财新传媒
2020年12月03日 13:09

70岁张艺谋,电影第二春《一秒钟》后正式开始

1   张艺谋《一秒钟》正在公映,影片有一定的缺憾,但我喜欢这部纯粹的作品。   对于我们七〇后这一代的观众来说,张艺谋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符号,他身上有着专属过去那个时代的认真与热情,也有着面对新时代的不适与困惑。解读张艺谋,变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活动,舞台宽阔而辉煌,张艺谋作为嘉宾被邀请上台发言。他显然不太喜欢这种走过场式的活动,简单讲了几句就想走下台,却被主持人幽默地叫住了,...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30日 12:43

网红丁真,“美色消费”是启动这场热搜的原动力

生活在四川的藏族小哥丁真,被一位摄影师偶然拍到,短视频发到抖音上成了网红,随后丁真被四川甘孜理塘县文旅公司签约为正式员工,并且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系列的顺势营销。   成为网红,改变了命运,这是小哥丁真的运气。丁真引起全网围观,也是互联网万花筒的真实折射。“美色消费”是启动这场热搜的原动力;“国家队”介入是把网红当成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西藏与四川“争夺”丁真,是社交媒体营销账号人格化运作的常见...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30日 09:46

“读完”与“未读完”

读了二三十年的书,突然不会读书了?这是我之前的一个困惑。不会读书,主要体现在:不知道读什么书才好;拿起书却读不进去;读着读着在沙发上睡着了;读完之后不知道书里写了什么……   原来,不是不会读书,是不爱读书了。这多可怕。想起以前爱读书的少年时光,买着读,图书馆里借着读,小书摊上租来读,朋友之间交换读,每每一本书拿到手,其它的事情都靠后站,先把书读完再说。   对于过去读完一本书之后的感觉记忆犹新...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18日 15:00

犯罪电影越拍越文艺了?

正在公映的风平浪静是一部犯罪电影讲的是一名高三学生宋浩与父亲共同卷入一宗杀人案的故事但影片拍摄得却不像是犯罪题材在破碎的汽车前窗打一把雨伞收费站求婚等镜头与情节使得它更酷似一部文艺片

 

风平浪静贡献了不少话题其中之一是犯罪电影的文艺化把犯罪电影拍得文艺味道十足是小镇青年审美的集中绽放大家都知道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等第六代导演作品从故事背景到人物镜头主要对准的都...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14日 12:17

漂泊在外的人都有个归乡梦?

自然资源部经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近日明确: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这一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工作在城里,养老到乡下,许多城市人的设想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不乏有人兴奋地说:走,回老家盖别墅去。   但很快有媒体提醒,继承的农村房子,只能装修加固不能翻建,一旦拆了重建,那房子极有可能就不再是你的房子了。不过,这并不能对那些回乡心切的城里人构成太大的困扰,因为他...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06日 10:25

电视剧该怎么歌唱八十年代?

韩浩月
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回忆与讨论,这几年渐渐少了下来。有关八十年代的图书出版热与怀念热过去了,社交平台中心位置转交给了大批年轻人。在八十年代正值青春期的那帮人,开始离开众人瞩目的地方,他们的沉默寡言,让八十年代的背影渐行渐远。
但在电视剧领域,八十年代又像朵奇异的花,悄然地盛开。在2020这个不安的年份里,几部以八十年代为背景的电视剧,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比如《亲爱的麻洋街》《幸福里...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02日 14:51

作家线上售书,把思想留在“纸的时代”?

前不久,应一位作家朋友之邀,我作为嘉宾参加了他的线上新书发布会,结束之后,他说数据,整场活动,共计有3.3万人次观看,累计销售几百本新书,这个数据没有让我“震惊”,但沉思良久——这算不算一种“知识付费”?

 

2019年,在图书出版策划人的鼓励下,我走了十来个城市,到实体书店宣传自己的新书。读者多的时候,书店会来一百来个人,少的时候,不过二三十人,平均下来,每家书店我会签售三五十本,这个“成绩”,是远远...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8日 12:00

陈佩斯回归央视舞台还会成“主角”吗

“陈佩斯要回央视了” —— 时隔 20 年之后陈佩斯受邀出任央视首档喜剧传承类综艺《金牌喜剧班》导师 ,可以总结 为这几个字 看到这个消息 一下说不清心里什么滋味 算是五味杂陈吧—— 作为陈佩斯的老粉丝 看到他能再次登上央视舞台(2015年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在央视播出不算) 也可以归于 “有生之年”系列了   陈佩斯是因为什么离开央视舞台的 这已经是陈年旧事 曾经众说纷纭 ,...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6日 05:49

《金刚川》擦亮一段历史,走在战争片创作的潮流之上

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人导演的《金刚川》昨日公映。这是部抗美援朝题材作品,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公映,有着影片之外的价值与意义指向。   影片此前就已未映先红,成为热门话题,也标志着公众对那段历史的不忘,以及年轻人对世界战争史这一重要片段想要有更多了解的愿望。   《金刚川》公映之后观众满意度很高,尤其是炮兵连与敌机殊死对战以及志愿军用肉身为柱架起的“人桥”的桥段,给观众带...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22日 12:19

再次感受鲍勃·迪伦带来的雨

“有些人能感受到雨,而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这是鲍勃·迪伦的一句话,这句经典话语可以有多重解释,比如每个人都没法对别人的幸福或苦难感同身受,比如有的人可以全情投身到事物当中有的人则适合旁观鲍勃·迪伦的歌词,一向都会被当作诗来解读,读他的句子,也如同面对一场大雨,听众可以走进雨中,当然,也可以坐在屋檐下,等待被雨水一点点渐湿。   时隔八年之后,鲍勃·迪伦再次发布新歌,歌名叫《最邪恶的谋杀》(Murde...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19日 13:32

“假靳东”让偶像消费露出丑陋一面

韩浩月

 

江西一六旬女士,爱上了某短视频平台上的假靳东,并称已经得到“靳东”的深情表白,为此与老公分居并独自离家去见心上人。有媒体报道,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假马云、假韩红等假冒账号,还有“苏有朋”等高仿号,在被打假之前,这些账号会进行直播带货、要求粉丝打赏等行为。

 

如果不是江西这位追星女士的年龄达到六旬,对她的群嘲不会如此之多。在互联网上,已经默认了这样一个现实:那些账号知道自己是假的,平...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13日 18:04

诺奖新晋得主格丽克热度为何下降这么快

 

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露易丝·格丽克,她是继鲍勃·迪伦之后,本世纪第二位获得诺奖的美国诗人,也是第16位女性获奖人,这两个数字,为格丽克获奖,增添了一些额外的话题——虽然对它的解读,往往也会因为各种或具体或宏大的推测而越跑越偏。   获奖理由,是人们除了对获奖者本身之外,最为关注的诺奖构成,格丽克的获奖理由是,“因为她毋庸置疑的诗意之声,以朴素之美让个体性的生存具有普世意义。”有人对这句...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10日 12:12

对婚姻令人绝望一面的描写,让《美丽与毁灭》成为经典

韩浩月
《美丽与毁灭》是菲茨杰拉德所有小说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对它的喜爱程度要超过那部著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写爱情写得更狂热更浪漫,但精彩之处仅在于盖茨比与黛西重新相见的那一瞬,《美丽与毁灭》不一样,它不但写了爱情,也写了婚姻,更重要的是,写了爱情与婚姻的死亡。
《美丽与毁灭》中安东尼与葛罗丽亚的爱情来得有些缓慢,或者说,这两个人是不明就里互相爱上的,抑或说,他爱上了她的...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27日 14:55

把食物吃干净是一代人的餐桌规矩

韩浩月
我们这一代人在餐桌上的规矩是家长训出来的,比如“食不语”,吃饭的时候最好别说话,更不能吧唧嘴,还有一条,绝对不能浪费粮食,“碗要空”,碗里的食物要吃得光光的,一粒米不剩,会得到表扬。
如果碗里剩了米,或者吃不完偷偷倒掉被发现了会怎样?轻则一顿训斥,重则挨一顿打,都是可能的。都说小孩“记吃不记打”,那不见得,挨过一顿揍,下次就牢记了,吃多少盛多少,宁可缺着点,也别把饭剩下。
长...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24日 13:59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笑声很珍贵,但许多梗太勉强


 韩浩月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播完给人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档遭遇公司内部危机事件与疫情双重冲击的娱乐节目在播出过程中因为时而出现“炸场”节目而吸引关注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的确在“2020年谁都过得不容易”这个说法下,《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制造的笑声弥足珍贵

 

悬念感会强化娱乐性为了追求悬念,《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设计了“残酷”的赛制在给表演者制造了过大压力的同时也因节目呈现演...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22日 08:58

真爱实体书店,就买一本书带走


韩浩月

 

疫情刚放缓那会商场开门营业人不算多商场里的书店读者自然更少离开书店数月重新再进书店难免会有些感慨许多店家日子都不好过书店这几个月受的苦更大做书店更加难上加难了

 

现在很多大商场里都有一家书店有的还有两家以上据说寸土寸金的商场招募书店进驻不是为了赚取租金而是为了脸面——用官方的话说是为了凸显文化氛围让顾客觉得这家商场还有点情怀不单纯是其他商品的买...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18日 19:31

黄永玉木刻,有着童话似的快乐

 

 

黄永玉把“入木”两字写得入木三分这两个字是他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办的版画艺术展主题像以往开办展览一样这次他也给自己的版画展写了序言其中有一句他这么说“木刻是个累活,累上瘾改不回来了,就这么刻了我半辈子。”

 

黄永玉对这次版画展十分重视他手举着印有“入木”的精美邀请函在沙发上摆出顽童般的造型拍了一幅照片还在开展当天很时髦地连线“检阅”的自己的作品……每次黄永玉办展总...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16日 08:44

木心是不是大师?他们又吵起来了

  韩浩月   在姜文9月14日发表“ 劝架文”之前,有关木心是否大师的争议,已经有了成为事件的苗头。   按照时间线追索可以发现:8月20日郭文景发文怼木心,9月1日陈丹青以致信的形式回应郭文景,9月10日牟群发长文《木心是悲剧命运代表,但不是艺术大师——致郭文景、陈丹青兄》。   这是场典型的文人吵架,而且还有点“跨界”的意思,郭文景是作曲家,牟群是艺术学者,陈丹青是画家,木心将他们聚在了一起,姜文借易...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13日 12:31

李安:用冒险抵抗不安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师班请来了李安。华语电影节或者电影论坛如果有李安出现,他总是能贡献出精彩的观点,并且以金句的形式传播。某种程度上,李安像是一个“兜底”的人,有他在,电影活动主办方与影迷,都觉得踏实。

 

这次李安在大师班的发言,有几个出现频率颇高的关键词,如“问题”、“困难”,“困惑”,“害怕”等,这些关键词又可以统一用“不安”来概括——原来一直被认为稳重、笃定、从容的李安,他的精神底色中居...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9日 08:02

不必追求看懂《信条》


韩浩月
看完《信条》走出影院,会有一种恍惚感,由黑暗的影厅乍一进入白昼,会造就这种感觉,而《信条》这部特别的电影将此强化了,倒流的时间,转换的空间,会让刚被壮观的画面与轰鸣的音乐轰炸过的大脑,处在混沌的状态。
不必纠结于《信条》看不看得懂,不妨用一条虚拟的分界线,将它一分为二:想要全部了解影片所表现的祖父悖论、时间钳形运动、逆熵等,是困难的,哪怕补习完高等物理也不见得能立刻知道诺兰的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