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张家鸿

从2010年开始至今每年6月必和上千万考生一起写当年的高考作文题,此外许多文章被收录各级各类语文试卷中,仅这两点足以见出韩浩月与中学生写作的美好缘分。本书第一辑“记录与观察”和第四辑“随感与总结”,定然是高中生读者渴读的文字。前者是2022年有可能成为高考作文题的热点话题作文,是韩浩月针对现实重大事件的独家发声;后者是高考作文写作私人经验分享十讲,从如何使用名人名言、如何写出动人的作文、如何让引用为文章增分等角度做细致分析。

话虽如此,但是如果把这本书归入教辅书籍实为窄化之举。如作者所言,“这仍然是一本文学书”。在我看来,《文章之韵》其实是一部散文集。教辅类书籍更侧重于技巧的梳理,而这部书在更多的篇幅里直指最真诚、最真实的自我。心诚则灵,是散文写作的原点。

在《粮食的味道》中,韩浩月细细回忆母亲烧火做饭时炊烟的香气、母亲做馒头时按部就班的一个个动作、母亲从锅里挑出的煮熟的地瓜的香气,溢满字里行间的是对故乡与母亲满满的怀念。此后再吃地瓜,一点儿味道都没有。故乡可以回忆的还有望星空,“多年之后,我才体会到那是一种巨大的快乐,因为可以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感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这存在本身所带来的疼与痛。”这是每一次回忆起小时候躺在平房的屋顶,与浩瀚的夜空中那些闪亮的星星对视的情景时,都会奔涌而出的感受。那段“内心被空洞的安静充满着”的时光,美好得无与伦比。多年以后的人至老境之时,那些夜晚的星星依然一闪一闪亮晶晶。

写作理应回归的自我,不单单是作者本身,更多的是人们应该成为的那个自我。达至自我之途并不单一,有时候借助回忆,有时候倚靠想象,有时候是高贵人格的默默引领,有时候是怀抱悲悯后的水到渠成,还有更多无法言尽的路径。

在倍速时代,如何延长生命的进度条? 韩浩月以70后与80后为例,认为“童年、文学、成长,这些都成了他们生命的构成”。他们的童年是慢的,玩过许多与大地和自然亲密接触过的游戏。他们的阅读时光是缓慢的,文学记忆不是贫瘠的,而是丰富的。不少好书就那样刚刚好遇见,书中的悲伤与欢愉至今印象深刻。成长为何也是慢的呢? 因为成长与阅读的陶冶有关,成长与大自然的启迪有关。既如此,曾经有过的慢就不会是过去式,这些沉淀在记忆中的点滴其实可以启迪现在与将来。以此为源头,才有文章最后掷地有声的论断。“敢于藐视并掌控生活节奏的人,或许能得到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成就感。”

回归真实的自我,是任何人与周遭世界产生关联的立足点。通过一个个方块字的组合,表达所见所闻所感,当然不能让自己置身事外。借“记录与观察”来讨论当下热点只是表象,韩浩月的用意在于告诉新一代的中学生,在纷繁、芜杂、错乱的世态面前,如何才能坚守纯净的人性与高贵的人格,如何方能剔除冗余嘈杂直至澄澈与宁静。如果丢失自我,随波逐流是注定的也是无法逃脱的。关注热点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失去自我,热点再热亦与己无关。

如果一个人提笔的刹那就注定了自我的消失,那么写作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不仅虚假更显虚幻。因此,韩浩月从2010年开始持续十一年的高考作文写作,是对假话、昏话、大话连篇之类的应试作文的最大批判。心不真诚,文字里的口号声音越响亮,注定了为人愈发虚伪。从虚假到虚幻再到虚伪,实则是此类作文一条道走到黑的三个阶段。可笑、可怜复可怕的是,这样的作文至今依然大行其道、大有市场。此书的批判性即在于此,虽然作者并未旗帜鲜明地说出。

生活有多么复杂的情境,自我就有多么起伏不定的状态。然而,情境与状态之间,有一类词是注定连接彼此、缺少不得的。这类词就是品质或意志或修养或人格,是它们而不是情境或状态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最大不同。说到底,这些文字对读者有着真善美的引领。读者如果只是停留于技巧或方法的习得,未免浅尝辄止。透过技巧、越过方法,直达人性的最深处,才是这本书应该被遇见的根本缘由。

因此本书既可命名为文章之韵,亦可被视作为人之道;与其说是教你写出好作文,不如说是教你做一个善良、正直、勇敢的好人。“教”不是作者在读者面前摆出为师者严肃的面孔,而是有一定经验者对急需抽离困境之人的无私分享。基于此,读者更应关注的不是“教”字,而是“韵”字。在韵面前,韩浩月与读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二者只有先后之分,无高下之别。韵的背后是韩浩月二十多年写作体验中的各色滋味与体验,它不是秘笈胜似秘笈。不同的写作者因了不同的生活背景、生命体验、人生阅历,滋味或体验注定不同。

说到底,如何在嘈杂的现代社会之中,如何在纷繁的人间万象之前,回归并坚守、成长自我,才是这部书给予读者的远远胜过那些经验或技巧的启发。经验或技巧用过即弃,如何面对自我才是一生都要解决的命题。如此说来,这本书的读者,不单单是高中生或高中语文教师,写作或不写作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