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
 
张艺谋《一秒钟》正在公映,影片有一定的缺憾,但我喜欢这部纯粹的作品。
 
对于我们七〇后这一代的观众来说,张艺谋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符号,他身上有着专属过去那个时代的认真与热情,也有着面对新时代的不适与困惑。解读张艺谋,变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活动,舞台宽阔而辉煌,张艺谋作为嘉宾被邀请上台发言。他显然不太喜欢这种走过场式的活动,简单讲了几句就想走下台,却被主持人幽默地叫住了,“张导,请留步,别跑”,睿智的主持人果然发现了张艺谋的“逃跑”姿态。
 
于是张艺谋停了下来,带着他那标志性的微笑(尴尬而又不失礼貌),为青年导演授旗,和他们握手,折腾了一番被允许下台时,忍不住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这是张艺谋的真实瞬间,他担任过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总导演,在会议室里可以与不同的人连续开十几个小时的会,在片场面庞冷峻让演员不敢接近……
 
但只要是不专注在工作里的张艺谋,就会显露出他的敏感、紧张与一点点的无奈,你会在这样的张艺谋身上,看到一位西北汉子的本色,憨厚、本真,还有一点点的拙朴。
 
他用自己的创作,塑造出来一名“文化英雄张艺谋”,但脱离作品与聚光灯,以一名普通的社会人身份来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时候,他内心深处的脆弱,以及某种不安全感,便会不自觉地显露出来。
 
 
2
 
张艺谋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正面回应来自外界的批评、误解,甚至谩骂,他几乎成为娱乐圈里唯一对伤害始终保持沉默的公众人物。
 
每每看到张艺谋被动地卷进舆论漩涡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一个张艺谋:乌云在头顶铺天盖地地涌来,而他在黑暗中咬紧牙关,一个字也不说。
 
2012 年,张艺谋与认识了二十多年,合作多部作品的张伟平分道扬镳,在长达数月的报道中,一直都是张伟平在说话。在这场两个男人的战争中,只看得到张伟平在攻城掠寨,却看不到张艺谋有任何防守动作。
 
尽管有知情人忍不住对媒体爆料,说张艺谋已经“心寒至极”,但明知道说出真相会立刻赢得同情与支持的张艺谋,还是选择了不说话。“君子绝交,不出恶语”这句古训,在张艺谋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016 年,张艺谋以无房职工的身份申购广西电影集团一套面积为146.54 平方米的单位集资房,引起轩然大波。
 
网友认为在北京与无锡等地有别墅的张艺谋没有资格购买集资房,但据广影集团解释,张艺谋购买的集资房在 2000 年就已交房,公示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履行办理房产证的程序,是对既成事实的再次认证。
 
通过张艺谋买房事件,可以发现舆论当中存在一个隐秘的、奇怪的逻辑:名人一定会使用他们的特权,来占取本不属于他们的利益。当发现名人获取的利益属于正当权益时,这个奇怪的逻辑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名人不应该看重利益,或者应该通过放弃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名声。
 
这样的逻辑,十多年来一直在张艺谋身上反复上演。
 
2018 年,张艺谋的《影》尽管也存在批评,但还是凭借极具个性化的水墨画风格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激烈的批评声音没有出现,评论界似乎开始宽容张艺谋,这或是对张艺谋的一种安慰,抑或表明,张艺谋的“黑暗时期”已经过去。
 
 
3
 
对比一脸阴沉的张艺谋,那么笑的时候露出洁白牙齿的张艺谋,显得更容易令人接近。在《影》公映之前,为了宣传影片,导演张艺谋接受了网红 PAPI 酱的访问。PAPI 酱开玩笑问:“什么时候到我们节目客串一下?”
 
张艺谋认真地答:“怎么客串?”当 PAPI 酱说出“我就是客气一下”之后,瞬间找到幽默点的张艺谋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许久没见张艺谋在镜头前如此轻松地大笑了。
 
网上流传一些张艺谋的经典照片。比如他与莫言、姜文拍《红高粱》时的一张合影里,三个人都光着膀子,笑容坦荡、自然、真实。尤其是张艺谋,那张笑脸可谓“阳光灿烂”。
 
那时候的时光,也许是张艺谋最怀念的日子,声名鹊起,醉心创作,没有外界干扰,对事业与未来都充满希望。很多网友喜欢这张照片,不仅因为这三位“膀儿爷”的笑容具有感染力,还因为他们可以把人带回到那个纯真年代。
 
回顾张艺谋的创作生涯,会发现他在越轻松的时候,表现得越出色。
 
1988 年,《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领奖的时候,张艺谋是跳上舞台的,他西装革履,笑得岂止是露出八颗牙齿,手捧金熊奖杯时流露出的那份自信,由衷地让人为他感到骄傲。虽然当年《红高粱》也遭到了尖锐的批评,但这部电影的价值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湮灭。
 
张艺谋的《一秒钟》,被认为是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当张艺谋不用受票房压力的左右,回到中小成本文艺片的领域当中,他或许会再次创造奇迹。希望看到一位轻松的张艺谋。
 
唯有轻松,才能真正应对挑战。也唯有卸下诸多没必要的思想包袱,电影人才能彻底投入作品里。张艺谋或许曾经落伍,但他完全有能力再找到自己新的巅峰。
 
4
 
张艺谋的“烂片之旅”,有人认为是从《英雄》开始的,《英雄》当年被批评价值观有问题,现在回头看,《英雄》在开始中国大片时代、促进电影工业化等方面,还是有着巨大贡献的。
 
 
真正让人失望的,是《三枪拍案惊奇》。很多观众对小沈阳主演张艺谋的电影不满,但在当时,小沈阳不是以个体的身份出现在《三枪》中的,他所代表的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二人转文化,或者说,他代表的是十多亿观众对春晚的审美趣味。
 
而用小沈阳的滑稽搞笑来消解张艺谋偏于严肃的英雄主义情结,让《三枪》成为张艺谋放弃宏大叙事追求民间立场的转型之作,成为这部电影的愿望。只是事与愿违,《三枪》嬉笑疯闹,怎么没皮没脸怎么来,这根本不是张艺谋擅长的。
 
《长城》的推出,让张艺谋在创作的失败之路上越走越远。这是一个遍体逻辑漏洞、各种莫名其妙的故事。影片提炼出来的“信任”主题,在阐述时方法生硬,是对故事含义的一种强行拔高……
 
《归来》是一部总体平淡的电影,但它有几个镜头会瞬间击中观众泪腺,催人落泪,包括冯婉喻在天桥上高呼陆焉识的名字让他快跑别被抓到,生别死离的凄惶感莫过于此。陆焉识弹奏的钢琴,勾起了冯婉喻的回忆,在刺眼温暖的阳光中,两张满是泪痕的脸温情相对,那一瞬让人感怀万千。
 
但除此之外,影片情节陷入琐碎的、电视剧化的铺述中,这还和含蓄、克制、留白无关,而是影片缺乏情感张力,只是有着外在的、形式化的煽情,而缺乏内在的、澎湃的情感演进过程。
 
观众会记住那几个令人落泪的片段,却会对细节转瞬即忘,这和影片主题分量不足、格局规划不够开阔、故事内核禁不起推敲有关。
 
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里,《归来》肯定不是一流作品,但要比《金陵十三钗》《三枪拍案惊奇》好不少,《归来》起码彰显了张艺谋要回归文艺、注重质量的一种姿态。
 
在商业电影的烂摊子里,张艺谋盘亘太久。他说要讨得知识分子的欢心很难,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可能忘了,《归来》就是一部讲述知识分子命运的电影,如果它连知识分子都打动不了,何以让大众对它产生共鸣? 
 
但是,在《归来》公映之后,观众发现张艺谋依然是有能力拍出好电影的,因此也有人呼吁,请多给张艺谋一些时间,让那位拍摄过《红高粱》与《活着》的导演从容归来。
 
事实也证明,2018年《影》的推出,已经证实了张艺谋的“归来”痕迹,一个险些被打趴下的“文化英雄”,又在尝试着努力站起来,用优秀的作品来捍卫自己的荣誉——这恐怕是一直习惯了沉默的张艺谋最好的回击方式。
 
《一秒钟》公映后,有媒体采访观感,我的回答是,“张艺谋是一个内心‘装满沙子’的人,那些沙子是他内心的狂野欲望,可能有时候他表现欲太强,很多人不喜欢;《一秒钟》是他‘剔除的最后一粒沙子’。他已经过了煽情的年纪,野心和欲望都消失得差不多了,真正获得了创作上的最大真实与自由。《一秒钟》拍得很安静、很内敛,没有刻意突出痛感,有一种‘老人心境’。”
 
“以张艺谋在电影界的地位和功力,就应该多拍《一秒钟》这样的低成本文艺片,创作压力相对更小,更能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对影迷来说,能有更多机会看几部大导演的作品,也是不错的。”
 
张艺谋70岁了,这个年龄看了让人心惊,明明看《红高梁》那会,我们还年轻,他还未老,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
 
好莱坞有许多宝刀不老的导演,相对于90岁还在拍片的伊斯特伍德,张艺谋还是个年轻人,《一秒钟》之后,《悬崖之上》、《坚如磐石》将陆续上映,他的创作能量不减反增,他的电影第二春,将从70岁正式开始。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