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在北京卫视播出的《剧场》,是严歌苓最新的电视剧编剧作品,据她描述,写这部戏是对母亲话剧生涯的一种纪念,也是对自己十二三岁时就在军队歌舞团表演经历的一次温故,由此可以判断,这部戏带有明显的严歌苓印迹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她钦点的女主角陈数,在外形与气质上和她都比较相近,观看电视剧的时候有时候会恍惚觉得,陈数演的角色,是严歌苓本人在演。

 

陈数在剧中饰演1980年代一个小城剧团的角儿,那个年代的角儿和现在娱乐圈的腕儿不一样,郁珠(陈数饰)是一个在台上台下都把自己当角儿对待的人,用行话说,这是一个不愿意出戏的人,一个走不出舞台的演员,她在台上风光,在台下依然我行我素,表现出与其所处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个性,她被挑战者杜晓红屡次下套,原因就出自于她台上台下那股放不下的“角儿的范”。

 

这种“角儿的范”也可以用别的来形容,比如对自我的坚持,对生活泥污的不屑,对道德审判的反抗……用当下的说法,郁珠太把自己当“女神”了,只有“女神”这个光环,才能遮掩她有一个“出身不光彩的儿子”、与剧团团长暧昧不清等现实焦虑。当郁珠的“女神范儿”遇到杜晓红这样做事“文革范儿”的对手,随时被搞得狼狈不堪就在情理之中了。

 

擅长写女人与爱情的严歌苓,在《剧场》中一如既往地设定了一份单纯、浪漫的爱情,记者王帆扬为了走近童年时心目中的女神,从省城回到了小城,以近乎大无畏的挑逗姿态,对郁珠展开了文艺手段相当高明的追求,郁珠表面上“排斥、反对”这个“小屁孩儿”的喜欢,但内心却是安之若素甚至暗怀期望的,最终两个人闹得满城风雨,也是“爱情是一场表演”这个论调找到了最好的注脚。

 

陈数适合郁珠这个形象,她在话剧《简·爱》饰演简·爱,在《日出》中饰演陈白露,走的都是文艺女神路线,她的气质中有着发自骨子里的清冷,也有遭遇人间烟火后火苗一样蹿腾的热情,严歌苓的小说里这样的角色是主流,比如《妈阁是座城》、《寄居者》、《一个女人的史诗》里面的女一号。作为一部代入感很强的电视剧,《剧场》是严歌苓与陈数的共同“剧场”,她俩在剧中合体,共同表达着她们对女性的热爱与思考。

 

从表层看,《剧场》讲了一个并不纷繁复杂的故事,它懒得拐弯抹角地折磨观众,让该发生的冲突,都迅速而顺利地发生。从内里看,它讲的是文艺工作者在1980年代的生存状态,当年的文艺工作者,属于思想新潮的先锋人类,而那时又理想主义盛行,这样的人遇到这样的时代,难道不是如鱼得水吗?从《剧场》给出的答案看,不是。

 

《剧场》在用一个个人物、一场场戏在为那个时代立传,从剧情中能清楚看到文革刚刚过去不久的痕迹,这是部伤痕电视剧,痛楚在诸多人物内心深处悸动,遭到破坏的信任,想要重新拼凑完整变得相当艰难,秉承个性与自我的人,遭受着周边环境的巨大压迫,整个社会也如同一个“剧场”,有人激进,有人退缩,有人怒吼,有人喘息,有人勇敢,有人怯懦……名利斗争与爱情悲剧,在这样的环境下看来,反而变得稀松平常,一点儿也不刺激。

 

节奏快,时代感强,是《剧场》的特征,看多了几集之后,会觉得电视剧使用《剧场》这么一个“冷静但庞大”的词汇作为剧名是有道理的,作为“时代”的隐喻,“剧场”一直在变化,剧场上的人也一直在变化,不同时代人的爱恨情仇也不一样,这不正是剧场的最大魅力所在吗。

 

0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