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11月4日,第十届中美电影节在洛杉矶开幕。这是继今年6月份华鼎奖把红地毯铺到好莱坞之后,又一中方主导的电影奖项在美国举办。
宁浩、赵薇、黄晓明等内地明星出席,海清担任大使,诸多内地影片参与展映,中美电影节为中国影人和中国电影走向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作为广电总局给予支持的一项电影活动,中美电影节具备了官方层面的肯定,这使得未来这个电影节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仅就目前的情况看,“中美电影节”的规模和影响,还没达到理想效果,中美双方具有标志性的电影人的缺席,使得这个电影节显得实力小于名头。但据电影节副主席段迎九透露,中美电影节进入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成果清单,已成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国家级项目。有了这个背景,类似“张艺谋对话斯皮尔伯格”这样的会话交流,未来或会成这个电影节的标配。
国内的一些小成本类型电影,正在展开火热的搭车行动,在中美电影节提供的平台上,积极争取更多的曝光机会,甚至谋求一二奖项。对于国内电影市场而言,能在国际上获奖,无疑可以对票房带来一定程度的刺激,《白日焰火》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点,期望中美电影节也能“孵化”出几部优质的小成本电影。
中美电影节自创办以来,主办地一直放在好莱坞,这样虽然为国产片提供了对外展示的场所,但也失去了让中国观众观看欣赏更多美片的机会。本着中美电影实现真正深入交流的目的,其实中美电影节更应在中国、美国轮流举办,上一年可以倾尽我们成绩不错的国产片,去与美国电影交流碰撞,下一年就可以盛情邀请当年的各类好莱坞电影,为国内电影界带来冲击,如此,中美电影节才算真正的名符其实。
设立中美电影节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产出国,而中国则有望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因此,中美电影节即应是电影创作的交流会,也应是电影产品的试金场,尤其是当下,中国电影急需找到创作与市场的融合点,避免不了要多从好莱坞身上学习经验,中美电影节已经举办了十年,已经具备了诸多功能性,如何把它功能性的一面多体现出来,成为主办方要多思考的问题。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