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肖鹰一篇批评韩寒的文章,引起了超乎想象的反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一位文学批评家,会坠入如此强烈的舆论漩涡中,但引起大家关注的,不是肖鹰的批评对象韩寒——在此之前,针对《后会无期》和导演韩寒的批评文章已经有许多,但没有一篇能引起肖鹰那么大的反响,寻找原因,肖鹰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文风,才是激起众怒的源头。

 

在这篇名为《“天才韩寒”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的文章中,肖鹰谈了三个话题,第一部分是对《后会无期》的影评,第二部分是追问“代笔事件”,第三部分是呼吁“清理‘天才韩寒’成名史”、“肃清20世纪以来对中国文化毒害极深的反智主义流毒”。作为一位成名已久的批评家,肖鹰犯了一位批评家几乎都能犯到的错误。

 

肖文谈到的三个部分,在逻辑上没有必然联系,韩寒电影拍得好不好,和他的能力有关系,和他的人品没关系,通过质疑韩寒的人品来否定一部电影,这不是正常的影评路线。至于“代笔事件”,肖文拿一个尚无定论的争论作为论据,本身就不扎实。标题很耸人听闻,内容却充满主观臆断、有罪推定,很难令读者认同肖鹰的立场。

 

批评家在写作时保持理性、客观是常识,最需要做的是呈现无可争议的事实,给出禁得起推敲的观点,同时应约束自己的言语,尤其是批评对象具体到个人身上时,要慎用带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词汇。肖鹰写作的《丑闻》一文中,看不见一位批评家的端正态度,只看得见一股莫名的情绪在不受控制地流淌。写作之匆忙,行文之焦急,甚至让他忽略了一些基本的评论常识,在提到“韩寒应回应三个方面”时,却有了四条内容。

 

猥琐耍酷、罔顾事实、出尔反尔、利益集团、撕破伪装、无知、狂妄,清理、坐实、揭开……《丑闻》一文充斥众多夸张的词汇,有网友评论道,“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在肖鹰批评“文革”时期张铁生、黄帅们的狂言妄语时,却浑然不知自己也站到了贴大字报的队伍中。本来思维混乱已不具备批评的基本能力,再加上对口号式语言的胡乱使用,使得肖鹰的文章如同穿越了几十年时光,读来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位教授应该具备的水平。

 

当下的言论环境,的确存在非黑即白的倾向,一些有学识的学者,已经失去了在网上发言的兴趣。这个时候,愈加需要批评者捍卫批评的尊严,就事论事,客观公正,不被个人偏见绑架,不为众声喧哗所影响,发出独立的声音。极端的表扬和极端的批评,都会令人怀疑言论发出者的动机,因此,遵守言论的底线变得尤为重要,肖鹰对韩寒的这次批评,已经不再处于文艺批评的范畴,这篇文字的写作和发表以及引起轩然大波,可能并不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属于对韩寒的“奉命批判”,只不过是一位批评家习惯性地挥舞大棒而已。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