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韩浩月

 

  早在2005年,崔永元说过一句传播很广的话,“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些年过去,已经没人这么说了。劣质电视剧充斥荧屏都习以为常了,谁还在乎收视率的真假?且慢,收视率仍旧漏洞百出地左右着荧屏。

 

  前些天,2014中国电视剧制播年会在上海举行,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再次痛打“收视率”这只落水狗。据全国33城市2月11日的收视数据显示,当天全国整体收视率超过40%,按照这个标准,“马路上已经没有人了”,所有人都该在家守着电视才对。在电视开机率每况愈下的今天,这显然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这里有两组数据,对比一下你就知道有多荒诞。一组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拿出的数据:2月16日前后,10家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率高达0.973%以上,其中有7家“破1%”;另外一组是央视索福瑞副总经理郑维东公布的,“从2013年电视剧整个情况来看,75%的电视剧平均收视率低于0.5%的及格线。”都说数字会说话,关键时刻,数字还会打脸,只是,这脸打到了谁身上?

 

  打谁身上谁知道。就在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大骂收视率的时候,还不得不承认,签合同时仍然逃不掉“收视率保证”这个潜规则。每逢一部电视剧开播,电视台和剧组官方微博,都在乐此不疲地公布收视率,经常闹出多方数据对不上号的笑话。据报道,某些卫视甚至一年花费数千万元,请品牌推广公司对收视样本户进行干扰造假。收视率成为一贴狗皮膏药,虽然治不了电视剧的病症,但一部电视剧拥有了可观的收视率数字,仿佛多了些傲人的资本。

 

  谁会在乎收视率?观众选择观看一部电视剧,更多会考虑电视剧的类型、导演、演员,以及主题和剧情符不符合自己的观赏需求;虚高收视率所能起到的作用,顶多会引起观众的一点点好奇心,而一旦发现虚高收视率的作品名不副实后,由此产生的厌恶心理会让观众愈加不把来自各个渠道的收视率统计放在心上。

 

  收视率现在唯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作用,是作为电视台或制片公司的宣传噱头。如果电视剧本身的质量不过关,那么收视率则会具备“一俊遮百丑”的额外功能,以收视率来掩盖电视剧在创作方面的缺陷和制作层面的粗陋。如果一部剧刚刚播出,相关方面就声嘶力竭地宣传收视率,那么这部剧多半是投机之作。真正优秀的剧,会为观众提供话题性和参与度,它可能收视率不是第一第二的高,但其内在品质会让它存在于观众的记忆里,不至于剧播完之日就是它的被遗忘之日。

 

  电视剧评价体系的缺席,让收视率成为捆绑电视台和制作公司的一枚秤砣。制作公司以签“收视率承诺书”来取悦电视台,电视台以“收视率承诺书”来付购买费。当一个小小的收视率承担起如此大的责任,有人从中做手脚就不难理解了。制作公司对自身作品没有自信心,电视台购片部门对自己的鉴定能力没信心,双方都将期望值拴系于收视率身上,等于是开着纸船过江,究竟谁死,怎么个死法,大家心里都没谱。

 

  让收视率回归它的本位功能,除了要淘汰那些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收视率统计公司,让真正具有公信力的收视率统计单位浮出水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制播双方都转变思维,从根子上找问题,用优质电视剧说话。放弃对收视率的盲目崇拜,寻找电视剧之于荧屏的价值,让好剧成为权衡与分配利益的唯一标准,纷乱的收视率自然会退居到其该有的位置,无法干扰整个电视剧产业的健康运转。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