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韩浩月
把《私人定制》放在贺岁电影发展的时间轴上,并且结合观众审美趣味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读懂它。
《甲方乙方》是在说做梦的故事。它本身也满足了观众对于“电影梦”的想象,原来在大银幕上,一个人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体会另外一个人的人生,原来故事中虚构的人物,竟然能说出潜伏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心声。《私人定制》也是在说做梦的故事,其中的“越狱梦”、“清官梦”在可看程度上不输当年,它的被批评,只能说明一点,观众对电影的要求变高了,不但要电影的局部好看,更要求电影整体过关。
冯小刚导演还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吗?一位网友用这样的话作了回答,“他还是人民的导演”,这句话引申一下,可以理解为,冯导娱乐大众的心没有变,但大众对娱乐产品如何取悦自己变得苛刻了。希望从冯导这个级别的导演作品里,得到娱乐,得到启发,得到升华,并且作品的呈现方式,要成熟,要完整,要优美……新导演凭借一部带新意的作品可以轻松过关,但冯导不可以。
他毕竟拍过《一九四二》,这部去年拿了无数奖项可以称为“年度最佳”的电影,他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为观众提供更多这种带有“贡献性”的作品,但在这个票房决定一位商业导演创作走向的时代,他就算有心再拍,外部环境的收窄也不允许他再作《一九四二》式的冒险了。在这个背景下,《私人定制》是回归老路,尽管,老路坎坷,回不去了。
一部《私人定制》,可以看到冯小刚与王朔的坚守,在洞察电影创作的游戏规则后,电影仍然选择扔刀子而非献鲜花,这是冯氏喜剧的魂,这个魂还在,表明冯氏作品的底线还在。《一九四二》充分体现了冯小刚的知识分子情怀,到了《私人定制》中,这份情怀被掩藏起来了,隐藏的很深,但台词间仍闪烁可见。
电影也有明显的个人意气成分,自嘲“最俗终身成就奖”,宋丹丹走出有钱之梦走向胡同深处的落寞背影,以及结尾和整体故事无关的环保抒情,是个人意气的体现,是主创刻意留在这部电影里的痕迹。
《私人定制》中关于俗与雅的讨论,是冯导内心纠结的一种体现。自认为是俗人,却有雅的追求,怎能不令人矛盾、挣扎?《一九四二》是冯小刚心目中的“雅”,这“雅”由艺术、理想、责任等共同构成。到拍《私人定制》的时候,他仍然没有放下这“雅”字,如果听到李成儒在片中与其他几位角色大谈俗与雅的区别,不要觉得奇怪,因为,那或是冯导真实的心声。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