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韩浩月

 

市场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在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之后,中国成为好莱坞取悦的对象,英国《卫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使用了一个很好玩的说法,“向中国卑躬屈膝已成为垂涎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场的演员、编剧、制片人、导演和电影公司高管的惯性思维。”

 

这个说法颠倒了顺序,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因为垂涎世界第二个票房市场,好莱坞开始向中国卑躬屈膝。但无论怎样,好莱坞自身是不会承认的,如果有美国媒体这么嘲讽他们的话,发达的且拥有各种权势的影视从业者工会会立即与之交涉,捍卫自己的权益。

 

在好莱坞,电影是门生意,尽管这门生意也时不时地掺和进去些政治观点,当这些观点有碍于这门生意的拓展时,它的趋利本能就暴露出来了,谁愿意和钱过不去?

 

至于好莱坞通过修改剧本、增加中国背景、寻找中国合作伙伴的做法究竟是不是“艺术投降”,要一分为二地看。我所理解的“艺术投降”是指电影放弃核心价值观,使得电影作品的表达主体发生重大位移,这才称得上艺术投降。但如果反向理解,降低艺术标准就是艺术投降的说法也成立。

 

那么,在中国公映的好莱坞电影究竟有没有降低艺术标准呢?比如几年前公映的《碟中谍3》。因为出现了上海胡同里的晾衣竿,被一些人认为是不友好,那么《碟中谍3》删掉这些镜头算是艺术投降吗?根本不算,既然有观众不喜欢,那不妨删掉好了。

 

再如,前些天公映的《钢铁侠3》专门邀请了王学圻和范冰冰出演,这算是降低艺术标准吗?我的个人观点是:现身时间超短、看不出和主体故事有什么关系、说着莫名其妙台词的这两位中国演员,压根就不该在这部电影里打酱油,但严格地说,这也不算降低艺术标准,而只能算是电影的一种营销技巧,这部电影除了有中国特供版,还有不少的其他国家特供版。为的就是制造一个娱乐话题,让更多观众进影院而已,和艺术无关又怎会影响到艺术标准?

 

《被解救的姜戈》上映当天遭下线,经导演昆汀亲自修改后重新上映,这也不算降低艺术标准,因为足够体现该片艺术标准的完整版电影已经公映,我们只是没有百分百看到它的全貌而已,只能遗憾它的缩水,但却无法否定它的艺术质量。公映就是胜利——当好莱坞导演也把这个当成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原则时,并不意味在艺术层面上的妥协,而是懂得了如何在新市场上先占领属于自己的地位。

 

说到底,好莱坞电影目前在中国的变化主要还是技术上的变化,电影中有中国籍反派的角色就更改他的国籍,为了让中国观众看着有亲切感就增加几个中国镜头,有些地方剪几刀,都算是技术层面的迎合而非艺术层面的迎合,说好莱坞艺术投降,真的还没到那份上。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