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威尔·史密斯挥向主持人克里斯·洛克的那记巴掌,成为人们对第94届奥斯卡最鲜明的记忆,那是一个很“好莱坞”式的场景,加上他回到座位上骂出的脏话,以及再次上台落泪发表获奖感言,足以构成一个典型的“好莱坞故事”。

对于史密斯的“护妻行为”,中国的社交媒体上点赞居多,认为主持人嘴欠,该打,觉得史密斯够爷们。但一贯坚持“政治正确”的奥斯卡,不会因为史密斯的名气而网开一面,事后,史密斯的公开道歉,以及奥斯卡主办方的严厉谴责,都表明其对“暴力”的零容忍。

这届奥斯卡,靠一记响亮的巴掌成为全世界的谈资,拉高连年走低的收视率,但也正是这一记巴掌,打碎了奥斯卡的风光表面,流露出这一奖项的浅薄一面。

2013年,美国媒体统计得出奥斯卡评委的平均年龄为62岁,2020年第92届奥斯卡四名获奖演员平均年龄52岁,人们戏称奥斯卡变成了“老人院”。近几年奥斯卡将评委阵容扩大至1万人以上,希望吸收年轻电影人加入,但奥斯卡的保守、稳妥、“分猪肉”等标签,却顽固得难以被撕掉。

奥斯卡的“老派”,在诸多影迷眼里,其实并不算坏事——如果“老派”意味着执着、坚守与老当益壮的话,那么也可以证实,早期奥斯卡留下的精神遗产,并没有被挥霍殆尽。

这些年,奥斯卡也在努力让身段灵活起来,当外界指责其过于商业的时候,努力地向文艺方向回归,推出了《海边的曼彻斯特》《月光男孩》等获奖电影,当外界批评其评选标准过于推崇“美国精神”的时候,奥斯卡用《三块广告牌》对“美国之光”背后的脆弱一面发出了质疑。

在关注奥斯卡的影迷看来,奥斯卡的衰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奖项变得浅薄。以本届奥斯卡获奖电影为例,最佳影片《健听女孩》简单易懂,有励志元素,有好听的音乐,但在温情脉脉的同时,也失去了最佳影片这一奖项应该拥有的力道与厚度,它更像是一部不那么高级的青春片;获得最佳导演奖的《犬之力》和获得最佳国际影片的《驾驶我的车》,虽然艺术性较强,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并不容易被接受,“乏味”的评价不少。

最莫名其妙的是,本届奥斯卡设立了粉丝票选最爱电影这一奖项,打分网站上评分不及格的《活死人军团》获奖,奥斯卡愿意给如此纯正的烂片提供展示机会,真是有些黑色幽默。

学者戴锦华曾表示,奥斯卡奖在恐怖主义威胁上升、民粹主义兴起、全球贫富分化加剧、人工智能应用所造成的弃民问题凸显等题材方面,涉及得越来越少,当然她也补充说,从来没有再次期待好莱坞或者奥斯卡会对这些充满急迫性的问题有所表现。

在过去,好莱坞电影在表达全球重大事件、社会思潮、文化冲突等方面,虽然存在延迟性,但几十年来却未缺席。不过近十几年来,奥斯卡的确越来越随意了,仿佛失去了重心,也失去了表达准心。

在美国本土,年轻人也不再把奥斯卡放在眼里,《华尔街日报》在报道年轻人的娱乐选项时表示,“他们关心的是TikTok的滤镜和段子,以及Netflix和HBO的下一季会出什么热剧。”

这或许说出了奥斯卡变得浅薄的根源:电影作为娱乐产品,已经和人类一起全面跨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社交媒体与网络视频的影响下,人作为个体,精神获得满足的渠道与方式正在智能化、简单化,大银幕不再是汇聚大众心声的载体,人们的情感与爱早已在诸多互联网产品那里被分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仅奥斯卡会因为浅薄而逐渐被遗忘,就连世界电影业的好莱坞“霸权”,也会不可逆地瓦解。也许,当奥斯卡进入第100届颁奖礼的时候,就算史密斯式的“暴力”再次发生,也无法吸引人多看几眼了。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