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为“迷雾剧场”的第六部作品、今年的头炮作品,《八角亭谜雾》(以下简称《八角亭》)上线后很受关注。因为有《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珠玉在前,观众对《八角亭》的期待值很高。但从前期播出的几集看,新剧集暂时并未得到一片好评,口碑方面,颇受争议,“凤凰网指数”大众评分开分仅6.8。
 
摇晃模糊的画面里,一个女孩奔逃穿越树林,身后是未知的危险。这是好莱坞与港片中常见的开场镜头,它也几乎奠定了《八角亭谜雾》前两集的故事气质——飘忽,紊乱,把握不住主线,有些细节,几乎可以称为技术性失败。
 
比如,念玫和木格在被两个骑着摩托车的混混追赶时,花费了诸如丛林、大街、巷道、台阶等过多的场景来描述这一过程,刻意夸大了女孩的奔跑速度与情节的紧张感。其实这一过程完全可以通过剪辑手段,把篇幅缩减掉四分之三而不影响效果。念玫与父亲的关系,在一开始的讲述也是失败的。女儿对父亲的敌视,以及相关台词把父亲接女儿的保护行为说成“骚扰”,都给人以莫名其妙之感。之后的一些剧情也表明,父女关系并不存在“深仇大恨”,只不过是比寻常的亲情多了点外来的纷扰而已。
 
念玫貌似前期剧情的第一女主角,但对于这一角色在形象与性格上塑造得不够鲜明,使得以她为核心展开的人物关系,也变得暧昧不明。观众身不由己,要费力地从念玫外在的言行,去揣摩她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以及她本身的行为动机,这增加了观众徒劳的智力消耗。观剧经验会告诉我们,越早让角色形象与性格在观众心中稳定下来,角色的行为就越能吸引观众的更多注意力。
 
郝蕾的加盟无疑是《八角亭谜雾》的看点之一,但她出场之晚以及戏份之少,使人怀疑她才是“杀人凶手”。如果不是,则浪费了一个在观众心目中很有地位的演员。而如果提前锁定郝蕾是“凶手”,则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
 
或是为了避免观众陷入这一设定当中,在经过较为冗长的铺垫后,剧作开始苦心营造“所有人都有可能是凶手”的氛围。“所有人都有可能是凶手”虽然是悬疑剧的老套路,但这一反复被检验过的套路,实属有效。如果《八角亭》从一开始就快速地进入这一模式,“爽剧”特征或许会让观众忘记挑剔。现在《八角亭》给人的感觉是,编剧更在意对“杀人案”背后的原生家庭、畸形社会关系、人性隐秘等进行表达。
 
另外,不断闪回的一些故事背景(如下岗事件),也让人看到创作者想要关照时代的欲望,让人想起王小帅的电影《地久天长》,他担任本剧的总导演和编剧。
 
《八角亭》其实有着一个不错的创意和结构,在许多个城市的公园,都有一座角亭。作为最常见的城市符号,八角亭是人们的身边景物,也是深度介入大众生活、带有情感元素的建筑物。所以,当八角亭成为凶杀案发生地时,它意味着危险入侵了平静的现实生活,这会刺激人们内心的危机感和紧张感。以日常景观命名的悬疑剧,拥有先天优势。
 
一个女孩在18年前被杀害,酷似被害女孩的外甥女,在将要年满18岁的时候,也遇到了谋杀危机,但表面上最有可能伤害她的混混,却死于神秘人手下。这是一个转折,也是《八角亭》戏剧结构中最有支撑力的“大梁”。这根“大梁”只要不抽掉,剧作就会一直吸引人看下去。
 
遗憾的是,《八角亭》没有紧紧围绕这根“大梁”讲故事,过多的诉求,遮盖了故事本身最大的吸引力。除非有一个同时具备反转性与说服力的结局,《八角亭》才会彻底冲出前期剧情的云山雾罩,使观众获得非凡的观剧体验。
 
但就目前已播出的剧情看,《八角亭谜雾》已经透支了太多戏剧性,无论最后凶手是谁,都不会让观众产生太大的意外感了。作为悬疑剧,这是个不小的遗憾。
 
悬疑剧要么把虚构的故事做得特别真实,比如前段时间流行的《鱿鱼游戏》,要么给现实中的故事赋予文学性(想象与虚构),两种处理手段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唤醒观众反观内心,对人性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八角亭》对人性的复杂,有探索的野心,但受限于表现的细腻度和技术的纯熟度,呈现出来的结果不是太理想。相较于《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八角亭》质量有所下降,但仍然具有欣赏性。这部剧口碑不如预期,不代表“迷雾剧场”接下来的作品不再值得期待。
 
悬疑剧的优劣,很多时候考验的不是编导与演员的知名度,而是故事的思考深度,这也是此前“迷雾剧场”作品成功的原因所在。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