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中国影迷眼中,本届入围名单中最为偏爱的影片是《绿皮书》。它的豆瓣评分为8.9,是众多入围影片中评分最高的,仅有《波西米亚狂想曲》以8.8的高分可以与之媲美。但相比于这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绿皮书》显然更讨人喜欢:首先它剧情设置的冲突性与喜剧效果,是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黑人钢琴家聘请一名白人混混当司机——强烈的反差必然造就激烈的戏剧性,《绿皮书》的好看因此显得理所当然。

2019奥斯卡,中国影迷为何偏爱《绿皮书》?

 

如果《绿皮书》按照《遗愿清单》那样拍,讲述两个陌生中年大叔的旅途故事,肯定无缘奥斯卡了。以轻巧的手段,去处理沉重的“肤色政治”,以幽默与温暖,来穿透种族、阶层、财富、性格差别,“我本善良”成为沟通主题,以文明的方式相处,给予各自的尊严……如此多元的表达愿望,都通过《绿皮书》这个故事实现了。尤为难得的是,它带给人非常愉悦的观影体验。它既是对以往奥斯卡价值观的继承,又有着常看常新的外在形式,成为大热门不是没道理的。

2019奥斯卡,中国影迷为何偏爱《绿皮书》?

 

在分量上与《绿皮书》相差无几的《罗马》,是阿方索·卡隆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2104年,《地心引力》为卡隆带来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奖杯,也将他在大众层面的声誉带到一个高峰。如同所有功成名就的导演都可以任性一把一样,《罗马》是卡隆的“任性”之作,也是他投入个人情感最多的作品。

为了高度还原童年生活,卡隆不但当了《罗马》的编剧、导演,还兼职做了制片人、摄影、剪辑……全权操控带来的成果是,《罗马》打破了国境差异与文化障碍,成为能让各国观众都会心一笑的作品。它更接近于一部“影迷电影”,它在电影技术方面的应用,是传统的,也是教科书级别的。它容易让人想起侯孝贤的《童年往事》,如果看过青年导演张大磊的《八月》,也会对《罗马》的影像风格有所了解。只是,《绿皮书》引进国内后有望博得不错的票房,而《罗马》在商业收益方面,肯定没法与《绿皮书》相比。

2019奥斯卡,中国影迷为何偏爱《绿皮书》?

 

整体来看今年的奥斯卡,虽是“小年”也有佳作,影迷可以各取所需。在类型、题材、叙事、技术等方面,均没有明显突破的奥斯卡,所能提供给观众的,依旧是电影所承载的那些经典功能:遐想、造梦、享受、娱乐、启迪、思考……一部电影可以看完一个人的一生,一段历史的全貌,一种观点的呈现,这仍然是有益的收获。

2019奥斯卡,中国影迷为何偏爱《绿皮书》?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