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陈道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针对当下影视圈演员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重点陈述了以下几点:演员要输出给社会的东西,要能够温暖人、改变人;演员就该吃苦;演员要敬业,不能太娇气……这些观点又构成了他的发言核心——演员究竟要有着怎样的职业观?
 
陈道明的话,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你了广泛的传播,网民对此议论纷纷,给予了充分的认同。其实,类似的说法经常出现于媒体上,但陈道明说出来影响更大,这和他的政委委员身份有关,但更和他一贯的言行一致有关。说一套做一套在影视行业已成普遍现象,但能够坚持表里如一的影视从业者,确实不常见了。
 
说到演员的职业观,这已经是一个显得很陌生甚至有点儿尴尬的话题。演员还需要职业观?他们不是凭“颜值”就能通行娱乐圈的吗。演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他们对职业尊严的捍卫,在许多人眼里,都变成了落伍、过时的事物。在诸多领域都强调从业者要尊重岗位、尊重行业的时候,演员已经脱离行业的标准与要求很远了。
 
何赛飞拍《孝庄秘史》受伤,打了三针才站起来,休息了三天继续拍;陈宝国拍《神鞭》,眼球里的玻璃花效果,竟然是一枚扣子磨薄了塞进去去的。为了进入角色,陈宝国拍《汉武大帝》,把自己关进屋里一个月琢磨人物性格,再出门后,“汉武大帝”已经“上身”了;李雪健拍戏能吃苦是出了名的,他是圈内“用生命在演戏”的范本;至于陈道明更不用说,据导演高希希透露,陈道明在片场从不用椅子,坚持从开工到收工一直站着,因为他怕一坐下就会脱离角色,因此得名站神。
 
这几位演员,在不同场合,或重或轻地都对年轻演员的浮躁与不肯吃苦进行过批评。他们有批评的资格,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去他们的前辈们就是这么拍戏的,八九十年代成名的这一批演员,也都是继承了前辈们的谦虚与敬业成长起来的。时代变了,但对于表演的热爱与尊重不能变,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成立于1952年的北京人艺,在排练场里高悬一幅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戏比天大”。濮存昕、冯远征、何冰、梁冠华、吴刚等等成名的演员,在外面接戏可以赚不少钱,但在北京人艺需要承担角色任务的时候,都能够做到不计报酬、不问付出。能有这样的行为,除了“戏比天大”已经成为他们的价值观外,还因为他们懂得回报与反哺,他们觉得自己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就有责任和义务以身作则,把行业精神传承夏秋。
 
年轻演员们最大的问题,不是赚天价片酬的问题,如陈道明所言,“不要聚焦这个”,而是这些年轻演员,对表演这个行业失去了尊重,他们的一些行为,比如替身演出、抠像演出、一两个星期完成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等,让表演这个严肃的行为失去了庄重性,让诸多前辈演员用努力为自己所处的这个行业赢来的尊严,遭受到了异样的眼光看待。如果陈道明们再不对这种现象进行批评,影视业就会不断滑向一个不可卒读的低谷,伴随而来的,也将是影视作品质量的进一步劣质化。
 
就眼下的娱乐业大环境看,陈道明的批评与建议,大概是“说了也白说”,并没法起到多大的督促作用。重建整个影视业的新风气,除了前辈演员要更加严以律己、不加入糊弄观众的队伍中外,更需要年轻演员端正自己的职业观,认真审视自己在这个行业里的位置与价值,重新对自己的从业属性进行分析与规划,真正成为一名有素养的演员。
 
陈道明的批评属于行业内的自清,外部舆论环境的批评属于对演员行业提出期许,影视业必须对此有明显响应与改变,不能对业内业外以及观众的期望装聋作哑。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