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圣经》里说,亚当夏娃吃了伊甸园里的一枚果子,有了羞耻之心,开始穿上衣服。这个故事,也被认为是人类有了自由思考能力的源头。
 
在电影《刺客信条》中,有一个叙事核心,就是一枚名字叫“伊甸苹果”的东东,想来这枚苹果,就是亚当夏娃曾偷吃的那种来自天国的苹果了。
 
《刺客信条》古代部分的故事发生在中世纪。中世纪基督教的阴影笼罩整个欧洲,不但教派本身分裂,互相杀戮,并且为了垄断权力,还不断铲除所谓的“异端邪说”。“日心说”的提出者家哥白尼、“地球是圆的”提出者谢阿斯科里、思想家布鲁诺等等,均在这个时期被烧死。当然,《刺客信条》没有提这些,否则就是一部历史传记电影了。
 
《刺客信条》中的刺客组织并非虚构,据说是波斯一位名为哈桑·萨巴赫的传教士创建,这个组织以暴力著称,专事刺杀持不同意见者,令人闻风丧胆。不过,在电影里由迈克尔·法斯宾得饰演的刺客,倒没传说的那样恐怖,反倒成为被压迫者、反抗者、自由代言者的角色。毕竟,与当时强大的正宗的基督教派相比,刺客组织还是属于小门小派,胳膊扭不过大腿。
 
出于戏剧冲突的需要,《刺客信条》把圣殿骑士团和刺客组织完全对立了起来。圣殿骑士团想要抢到伊甸苹果,是为了破解苹果所蕴藏的暴力密码,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暴力问题,让所有人都过上逆来顺受、中规中矩、连过性生活都要向教会汇报的日子。这个倾向太明显了,不由观众不站在刺客一方。
 
电影把自由与暴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会让观众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自由难道是暴力的兄弟或姐妹吗,不通过暴力的手段难道就没有方法获得自由吗。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善良人不愿意面对的问题。回顾世界史,无论是自由建国的美国,还是骨子里充满革命基因的法国,包括咱们的中国,争取自由所付出的必然代价,就是使用暴力手段,并承受暴力所带来的痛苦。
 
暴力不是争取自由的唯一手段,但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流血与牺牲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谈论《刺客信条》娱乐功能之外的思想价值,那么可以说它提出了一个关于诠释自由与暴力之间关系的命题,并且最终自圆其说,给了观众一个想要的答案——为了保持对自由的追求,适当的暴力是必然会存在的。
 
故事在中世纪与2016年中间来回穿梭,但给人的感觉,它的穿越类型风格并不明显,或是宗教意味以及不断令观众联想到现实问题,淡化了影片的穿越元素,对于现实的关注,会让观众试图从电影里寻找答案。对于不同持有不同信仰的人来说,《刺客信条》在宗教方面的表达,还是能够满足各方需求的,包括不可言说的那一个教派,也能从电影里找到他们的暴力依据。当然,世俗人以及基督教人士,则更能以反暴力的理由找到镇压的借口。
 
自由是虚幻的吗,自由是空气食物和水之外第四重要的生存条件吗,当人类拥有虚构的物质,会过渡一部分对自由的追求权利,甘心被统治被奴役吗……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刺客信条》可以给暴力辩护,但却不敢反对自由,这是创作者聪明的地方,也是人类早已达成的一种默契。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