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电影《老腔》公映后遭遇零排片,制片人李林泓和导演高峰陷入焦灼。李林泓靠自掏腰包包场的形式,使得影院勉强排片。高峰更是在首映式上痛哭。著名演员张嘉译也为《老腔》悲痛发声,希望该片被公平对待。
 
《老腔》的遭遇让人同情,可市场不相信眼泪。再多的呼吁也没法打动观众进入影院,不能怪观众冷漠,在这个娱乐多元的时代,娱乐产品选择过剩,除非给足观众想要观赏一部电影的理由,否则他们的支持也顶多出现在口头上,而非落实到行动中。
 
拍电影导致破产,给观众写公开信,在首映式上落泪……这些悲情元素,使得文艺片得到了一定范围内的传播,但这种传播往往也会被认为被悲情营销,早期的时候,还能打动一些人,这样的场面看多了,更多的人变得无动于衷。想要改变文艺片的遭遇,电影人最好强势起来。
 
哪怕是营销,也要强势营销,比如发行《百鸟朝凤》的制片人方励,他的惊天一跪固然悲情,但却因在合适的时间段、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强行占领了媒体版面,这算是一种强势营销,尽管毁誉参半,但目的达到,最终票房定格于8690万,成为国内罕见的高票房文艺片。
 
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方励那样的资源与机会,但文艺片还有一种保持强势的姿态,那就是创作强势。比如《路边野餐》、《长江图》、《少女哪吒》等,他们高抗起诗性电影的大旗,坚持纯粹的文艺片创作理念,表达不为商业诱惑所动的立场,这些都为影片迎来了尊重,虽然在票房上都不甚理想,但这些文艺片本身过硬的质量和导演们的强硬态度,为他们积累了品牌知名度,这是钱所买不到的。
 
当然,文艺片最好的强势方式,还是要拥抱市场、拥抱商业。这种拥抱不是赤裸裸的迎合,而是用融合的态度,把观众关注的娱乐看点,不着痕迹地焊接到影片中去,首先给观众一个精彩好看的故事,然后再让观众领略影片值得品味的文艺内核,成功的例子不是没有,《白日焰火》、《烈日灼心》等都以自己不错的票房证实了这一点。
 
文艺片想要站着把钱挣了,创造者就必须要站在文艺与商业的双重高度,用优质作品去征服观众,而不是用悲情姿态讨好观众。这个市场不会亏待好作品,就算有好作品票房不理想,那也与创作初期的一些考虑不周有关。就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看,这块领域的竞争相对还是透明与公正的,付出才华必会得到回报,付出眼泪则未必。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