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4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学者李辉的文章,“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这一观点引起广泛共鸣。在此之前,李辉连续两篇关于恢复“徽州”地名的文章,在网络上成为热点话题,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账号发起的调查显示,71.4%的网友赞成将黄山市恢复为“徽州”。

这轮有关地名恢复的呼声高涨,其实是有契机的。前不久,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亮点之一,就是指出了地名频繁更换的症结所在,强调地名的文化传承,成为官方与民间的普遍共识。

 

眷恋徽州地名,是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的观点很鲜明:“有些地方乱改地名致文化底蕴快速消失。”这可以视为,带有功利目的的改地名行为,在以后将会被完全叫停,并且让人们产生希望,恢复一些被改错的地名,将有可能进入落实层面。

眷恋徽州地名,是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在支持黄山市恢复为“徽州”时,网民除了表达观点外,还流露出强烈的眷恋情绪。这股眷恋情绪,或是地名纠错的强大动力,可以为相关部门下决心纠错提供良好舆论环境以及实际行动上的配合。诚如支持者所言,地名是一方人的“回家路牌”,是一方人的情感寄托,地名还蕴藏着地方文化密码,了解一座城池的历史与文化,最好的“进入方式”就是从地名开始。

眷恋老地名,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地名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精华堆积的结果,地名是文化塔尖,是荣誉旗帜,在地名的指引下,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才能迅速找到血脉来源,唤起情感共鸣。所以,如果说当年乱改地名是心血来潮的话,那么现在恢复一些老地名,则是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一次重建,理应认真、严谨并满怀情感地去完成这项工作。

眷恋徽州地名,是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当然,地名恢复也要面对现实复杂状况。一些地名的更改,既没有让原名的文化内涵损失太多,又经过多年使用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同,这样的地名就没必要改回来;还有一些地名,虽然也有恢复的呼声,但因为在建制、管辖等方面的变化牵动太多,恢复地名的成本显然太高,也只能妥协不改回,这可视为过去行为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

有必要恢复地名的地方,如果满足这三个条件,则大可以探讨操作上的可行性:其一,原地名的文化地位无可取代;其二,在公众生活中仍有强大的影响力,没有消失;其三,民众呼声强烈,愿意为恢复地名创造条件。总而言之,恢复地名不是为了折腾,而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引领传统文化回归生活层面,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