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三月下旬,三星堆考古最新成果公布,出土的金面具、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让人大开眼界。谁是三星堆文明的终结者,三星堆和外星人有没有关系,中华文明或源于西亚等老话题再次被重提。不过,发达的社交媒体,为这次的三星堆讨论披上了一层娱乐的外衣。
 
反应迅速的四川媒体,率先制作了一条名为《我怎么这么好看》的电音视频,被形容为“三星堆国宝大型蹦迪现场”、“3000年电音乐队太上头”;一些参观者在三星堆博物馆留言薄写下的留言,也因具有段子手的气质而广为传播;网友们把新发现6座祭祀坑叫成“连开6个盲盒”,这一说法带动三星堆盲盒搜索量与销售量大增……
 
还有一条有争议的事是,三星堆的相关新闻,直接把作家南派三叔送上了热搜。因为接受媒体的连线采访,南派三叔与考古扯上关系,被网友认为这“很不严肃”,这一争议,也导致某盗墓题材动画片在三星堆博物馆的首映被取消。这是考古与流量一次最直接的交锋,很显然,通常无往不利的流量利剑,这次折断了。
 
考古事业应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容不得曲解与误导,这是原则问题。但三星堆话题的娱乐化,本质上是否存在有意挑战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与付出,这还是值得商榷的。近年来,国宝推广以及文物知识普及的网红化氛围与流量意识,已经事实上形成了,包括但不限于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国家宝藏》等文博探索综艺节目,各类考古盲盒的走红,河南卫视春晚《唐宫盛宴》的出圈……其实,如果这些节目或产品的文化内核足够坚硬的话,是经得起打量甚至质疑的,而愿意花费时间去欣赏、以购买的形式去消费,恰恰也是公众的一种认同态度。
 
不知不觉间,考古与文物推广与娱乐流量,已经有了无形的粘连,想要严格地区分开,已经是不太可能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在专业里领域内,要听信权威机构与专家的意见,建出一道挡水堤,不要让娱乐的大水漫灌渗透到核心的领域,带来困惑与干扰;另一方面,对于核心区之外的周边话题领域,不妨宽松一些,适度的娱乐化,整体看来对于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增加对国宝文物的兴趣,继而提升文化自信,有不小的帮助。
 
故宫“看门人”、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任期间,一手抓业务,联系、团结了一大批专家与学者服务于文保事业,一手抓推广,推出了火遍网络的明清帝王卖萌图,开了至今仍生意火爆的故宫文创淘宝店,这种两手都很硬的文保人物深受公众欢迎,单霁翔退休时,很多人都向他表示致敬与感谢。受单霁翔启发,不少地方博物馆开始走网红路线,收效甚佳。
 
在英国,有一项举办多年的“考古文化节”,每逢节日均有千余项考古活动举办,“面向所有人的考古”是这个节日的口号。中国目前大有走进全民考古时代的氛围,在吸引公众进一步走近实质性考古活动之前,这样的氛围需要得到保持与升华。随着受众群的迅速扩张,不同人群对于考古的认知也存在一些差异,适度的娱乐化,无疑是可以扩大文物爱好者的群体边界,让喜爱文物与研究文物,拥有一道很容易跨入的门槛。
 
当然,网红与流量路线,只不过是文物保护与推广的应用“工具”,在绝大多数时候,文物的核心地位不能被挪移,成为流量的附庸,在此前提下,一切皆可谈。
话题:



0

推荐

韩浩月

韩浩月

61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作者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一个人的森林》《爱如病毒,喜欢潜伏》等。

文章